制药行业洁净车间行业标准规范:坤灵筑造合规制药空间指南

制药行业洁净车间行业标准规范:坤灵筑造合规制药空间指南

 

在制药行业,洁净车间的建设与运营遵循严格的标准规范,这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、保障公众健康的基石。坤灵作为专业的建筑商,深度参与制药行业洁净车间的建设,对相关标准规范有着精准的把握和丰富的实践经验。以下将详细阐述制药行业洁净车间的行业标准规范。

一、人员相关规范

 

  1. 人员资质与培训
    • 资质要求:制药企业的各类人员,尤其是从事药品生产、质量控制等关键岗位的人员,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。例如,质量控制人员应持有相关的检验资格证书,熟悉各类药品检测方法和仪器操作。生产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药学或相关专业背景,掌握药品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。
    • 培训体系:建立全面且持续的培训体系是人员规范的重要部分。新员工入职时,需接受涵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GMP)、洁净车间操作规程、微生物学基础等内容的系统培训,培训时长不少于规定学时。在职员工每年也要参加定期培训,以更新知识,适应法规和技术的发展。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的药品生产工艺、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。培训结束后,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确保员工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。
  2. 个人卫生与行为准则
    • 卫生要求:进入洁净车间前,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个人卫生程序。更换专用的工作服、工作鞋,佩戴工作帽、口罩,确保头发、口鼻完全遮盖,防止毛发、皮屑等污染物带入车间。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消毒,不同洁净区域的工作服分开清洗,避免交叉污染。员工需保持手部清洁,进入车间前用抗菌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洗手,并进行消毒处理,消毒时间符合规定。
    • 行为准则:在车间内,员工应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。禁止饮食、吸烟、大声喧哗等可能产生污染或干扰生产的行为。严格按照规定的人流通道和操作流程行动,避免随意更改路线或跨越不同洁净区域。工作时动作要轻柔,减少因剧烈动作产生的空气扰动,防止尘埃粒子和微生物扩散。

二、建筑与设施规范

 

  1. 总体布局
    • 功能分区:洁净车间应根据制药生产流程和功能需求,清晰划分生产区、辅助生产区、质量控制区和人员活动区。生产区根据药品剂型和生产工艺进一步细分,如片剂生产区、注射剂生产区等。辅助生产区包括物料储存、设备维修、清洁工具存放等区域。质量控制区配备各类检测仪器,独立于生产区,防止交叉污染。人员活动区设置更衣室、休息室等,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,同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。
    • 人流与物流规划:人流和物流必须严格分开。人员从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,需经过更衣、洗手、消毒、风淋等净化程序。物流通道用于运输原材料、包装材料和成品,物料进入车间前需在专门区域进行清洁、消毒,通过传递窗或货淋室进入洁净区。确保人流与物流通道不交叉,防止相互污染。
  2. 洁净区建设
    • 洁净度分级:根据药品生产工艺的不同要求,洁净区分为 A 级、B 级、C 级和 D 级。A 级用于高风险的无菌操作,如无菌药品的灌装;B 级适用于无菌药品的配置、过滤等工序;C 级和 D 级用于相对低风险的生产操作,如口服固体制剂生产。每个级别对空气中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浓度有严格规定,如 A 级洁净区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径≥0.5μm 的粒子数不超过 3520 个,浮游菌不超过 1CFU/m³。
    • 建筑材料:墙面和天花板应选用表面光滑、无孔隙、抗菌防霉、耐腐蚀且易清洁消毒的材料,如彩钢板。地面采用无缝、防滑、耐磨、耐腐蚀、防静电的材料,如环氧自流平地坪或 PVC 卷材地板。材料的选择要确保车间的密封性,防止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积聚,同时便于清洁和消毒。

三、设备规范

 

  1. 设备选型与安装
    • 选型原则:设备选型应依据药品生产工艺要求,确保设备性能稳定、操作简便、易于清洁消毒且密闭性好。与药品直接接触的部分应采用符合药品生产卫生要求的材质,如优质不锈钢,避免设备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。例如,无菌药品生产设备需具备良好的无菌操作环境和高精度的计量装置。
    • 安装要求:设备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,确保安装位置正确,与周围环境适配。安装完成后,进行调试和试运行,检查设备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。调试过程中做好记录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,保证设备正常运行。
  2. 设备维护与清洁
    • 维护计划: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,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、重要程度确定维护周期。定期维护包括设备的全面检查、清洁、校准、维修等工作。例如,对高效过滤器定期检查压差,根据情况及时更换;对计量设备如天平、pH 计等定期校准,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。维护完成后,详细记录维护内容、更换的零部件、维护人员及日期等信息。
    • 清洁消毒:制定设备清洁消毒操作规程,明确不同设备的清洁消毒方法、频次、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。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部件需用专用清洁剂清洗,确保无物料残留。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剂,按规定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,消毒后用纯化水冲洗,防止消毒剂残留影响药品质量。每次清洁消毒后,认真填写记录,包括设备名称、编号、清洁消毒日期、清洁剂和消毒剂名称及浓度、操作人等信息。

四、空气净化与环境控制规范

 

  1. 空气净化系统
    • 过滤与气流组织:洁净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初效、中效、高效过滤器组成的三级过滤体系,确保送入车间的空气达到相应洁净度标准。高效过滤器对粒径 0.3μm 的粒子过滤效率可达 99.97% 以上。根据车间功能和洁净度要求,选择合适的气流组织形式。A 级洁净区通常采用垂直单向流或水平单向流,使空气以均匀速度和单一方向流动,有效带走尘埃粒子和微生物;B 级、C 级和 D 级洁净区可采用混合流,通过合理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,保证空气均匀和洁净。
    • 运行与维护:空气净化系统应 24 小时连续运行,定期检查维护,包括过滤器更换、风机检查、风道清洁等。初效过滤器按规定周期清洗,中效过滤器定期更换,高效过滤器根据压差及时更换。记录空气净化系统的运行参数,如风速、风量、压差等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
  2. 温湿度与压差控制
    • 温湿度要求:车间应配备温湿度调节设备,使温度控制在 18 - 26℃,相对湿度控制在 45% - 65%。安装温湿度传感器,实时监测温湿度变化,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报警并启动调节设备。
    • 压差控制:不同洁净区域之间保持一定压差,防止污染空气扩散。洁净度高的区域相对洁净度低的区域保持正压,如洁净生产区相对走廊保持 5 - 10Pa 正压。通过安装压差传感器实时监测,压差异常时及时调整送风量、回风量或排风量,确保压差稳定。

五、生产过程规范

 

  1. 生产工艺管理
    • 工艺文件制定:根据药品生产工艺要求,制定详细的工艺文件,包括工艺流程图、操作规程、质量标准等。工艺文件明确生产各环节、操作要点、质量控制要求,确保生产规范化、标准化。工艺文件需经审核、批准后发布实施,并定期修订完善。
    • 工艺执行监督:生产人员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,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参数。质量控制人员加强工艺执行监督,及时纠正违规操作。对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、压力、时间、物料配比等实时监控记录,确保生产过程受控。
  2. 批次管理与追溯
    • 批次划分与记录:每批药品生产明确批次划分,同一批次药品在相同生产周期内,采用相同工艺和原材料生产。建立完善批次记录制度,记录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全过程信息,包括物料采购、生产操作、质量检验、设备运行等记录。批次记录清晰、准确、完整,便于追溯药品生产历史。
    • 追溯与召回:当药品出现质量问题或需召回时,能通过批次记录迅速追溯药品生产时间、人员、原材料来源、销售去向等信息。建立召回程序,明确召回范围、方式、责任人等,确保及时有效召回问题药品,保障公众用药安全。

 

坤灵在制药行业洁净车间的建设中,始终严格遵循上述行业标准规范,从人员管理到建筑设施,从设备运维到生产过程控制,全方位打造合规、高效的制药洁净空间,为制药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